黄兴涛——从“半路出家”到抗震领域“领跑人
发芽:“半路出家”搞创业
2016年,黄兴涛和伙伴们来到荣昌,成立重庆埃力森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埃力森公司)。为什么成立埃力森公司?这还得从3年前说起。
2013年,黄兴涛在某家抗震产品领军性企业担任高级产品经理,可就在事业最高峰时,“爱折腾”的黄兴涛却想要改变一下。
在工作期间,黄兴涛遇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:一个在抗震产品研究领域屡有建树,一个在管理方面才能了得。黄兴涛与这两位朋友一拍即合,决定一起创业,于是,重庆埃力森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。
黄兴涛介绍,埃力森公司主要研发、生产及销售“建筑机电抗震支撑系统”“成品支吊架系统”“城市综合管廊支撑系统”“数据中心及文物免震系统”等抗震及免震产品。
本是管理行业出身的黄兴涛,为啥“半路出家”搞抗震产品研究?这并不是黄兴涛心血来潮。
黄兴涛说,出于对企业发展的考虑,他选择了三人都熟悉的抗震领域;出于对科研的爱,他想将抗震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,让科学技术造福全社会。就这样,创业的种子开始发芽。
挺立:成为行业发展“翘楚”
9月11日,在埃力森工厂里,黄兴涛正和工人们交流如何优化产品生产流程。“黄董很忙,但始终坚持到车间查看产品生产情况,研究产品的优化升级。”埃力森公司品质主管陈岗勇说。
“科学研究只有从实验室走出来,投入生产,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。”对黄兴涛来说,除了实验室,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厂房,交流最多的对象则是客户。他认为,做科研既要“顶天”,也要“立地”,而做好调研则是第一步。
事实上,对于非专业出身的黄兴涛来说,只有练就一身“功夫”,才能更好更快地和企业一起成长。为了研究出更好的产品,黄兴涛站在“巨人”的肩膀上创新,不断摸索创造出自己的东西。
美国、德国、台湾……只要是好产品,不论是什么地方的,无论多难买到,黄兴涛都想方设法弄来,和他的科研团队学习研究,把其中的设计原理学懂弄通。在这过程,他考虑最多的是,如何在提升产品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的前提下,减少产品的成本。
虽然企业成立时间不长,但是在企业办公大厅内,已经挂满了大大小小20余项专利证书。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黄兴涛和他的科研团队持之以恒和钻坚研微的最好证明。
在黄兴涛的引领下,埃力森公司获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,以及各种实用专利20余项,其专利成果写入国家标准、行业推荐使用标准及协会标准,埃力森公司也成为了行业的“领跑者”。
怒放:创新发展引领未来
去年,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。在半年的时间里,埃力森公司完成了该机场近20公里的错综复杂的地下管廊设计,超前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,并且获得了四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。这对埃力森公司来说,是一份靓丽的“成绩单”,是创新发展结出的甜美“果实”。
何为地下综合管廊?是指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,将电力、通信、燃气、供热、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,设有专门的检修口、吊装口和监测系统,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建设和管理,是保障城市或某一工程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。
地下综合管廊的前景如何?黄兴涛介绍,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并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,而重庆则是试点城市之一。
基于这个原因,埃力森公司目前正在大力研究并运用该项技术。埃力森公司虽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和榜样,但黄兴涛居安思危,一直聚焦于企业的未来发展。
“对企业来说,科技创新是发展的‘生命线’。”黄兴涛说。为了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,埃力森公司还与中科院、重庆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院校达成战略合作,在产品研发、技术服务、成果转化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产学研合作,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。